1.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电子科大中山学院“语润怀集”推普队落地普通话推广行动

电子科大中山学院“语润怀集”推普队落地普通话推广行动

 

 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、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发起的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“语润怀集”推普队于2025年7月6日--7月13日赴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,开展为期八天的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活动。

  推普队与怀集县团委、街道团委、学校团委、村委会五方联动,面向不同年龄结构及不同职业类别的各层面人群,构建起分层级分类别的多样化宣传渠道,力求深入多元化场域,将普通话助推社会和谐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传播到大街小巷、传入广大民众的心田。

 

宣讲润心聚共识

  为扩大普通话推广覆盖面,凝聚社会共识,“语润怀集”推普队走进怀城街道上郭社区和梁村镇永红社区,举办专题宣讲会。

  宣讲会上,队员们结合生活实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普通话对促进社会沟通、经济发展、文化传承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,并围绕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主题,分析普通话在城乡协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。同时,推普队还现场示范常用口语表达,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入手,逐步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。

  “在传承方言的基础上,确实应加强普通话的普及力度,同说一种话,让心与心更贴近。”上郭社区居民陈阿姨感慨道。永红社区的李叔也表示:“学好普通话,不仅方便交流,还能帮我们拓宽眼界。”不少居民在互动环节主动尝试用普通话交流,现场气氛热烈。

  此次宣讲不仅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,也让“说普通话、用普通话”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群众认可的实际需求,为推普工作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。

 

 

图为推普队成员上台宣讲。李靖文 供图

 

稚语习普传文脉

  在怀集县第三小学,推普队结合学生基础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套普通话课程。为期7天、共22小时的课程中,队员们结合发音训练、名著阅读、传统节日故事会、普通话播音、趣味配音等丰富内容,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里练发音,在故事分享中学表达,课堂气氛活跃。

 

图为学生们在推普队成员上课时积极举手。谢怡娴 供图

 

  课堂上,起初有学生因羞涩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,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感染下,他们慢慢放下顾虑,开始积极主动举手、走上台前。随着课程推进,这些孩子更是进阶成为“小小推广人”,热情地向家长推广普通话,还拉着父母一同录制文章片段阅读、动画片配音等小视频,把普通话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家庭互动里 。

  推普队的课程不仅教会了语言,更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们“想说、敢说、会说”的自信。从课堂上的踊跃发言,到化身‘小小推广人’,这些稚嫩的声音和积极的行动,正悄然在怀集播下语言沟通的种子。

 

巷陌摆摊传普意

  为凝聚全民参与共识,推普队走出校园深入小巷院落,向当地居民宣传推广普通话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。过程中,有居民提出“此类活动应主要在学校开展”的看法。对此,队员们耐心引导:推广普通话是覆盖全社会的系统性工作,不应局限于校园场景,唯有下沉基层、走进群众,让更多人深刻理解其对于沟通交流、资源共享、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层意义,才能真正实现推广工作的核心目标。

 

图为推普队成员与居民普及普通话时的合影。谢怡娴 供图

 

  此外,推普队队员还在梁村镇开展了摆摊设点宣传活动。通过设立固定宣传站点,组织普通话基础知识讲解、普通话常识竞赛等系列活动,向当地群众系统阐释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,进一步推动普通话普及工作向基层延伸。

图为推普队成员与当地居民讲解普通话知识。王秋蔼 供图

 

  此次“语润怀集”推普队在怀集县开展的系列推广活动,通过校园启蒙、社区宣讲、基层走访等多元形式,将普通话普及工作精准下沉至乡村与社区一线,既夯实了青少年普通话学习基础,也推动了基层群众对推普意义的认知与认同。下一步,推普队将持续聚焦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目标,立足基层需求,优化推广方式,让普通话成为架起沟通桥梁、赋能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,为提升地方语言文字应用水平、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贡献积极力量。

 

通讯员:李娜娜 谢怡娴 周俊鑫 林卓聪

摄影:李靖文 王秋蔼 谢怡娴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418-0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