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泥土里扎根 乡音中传理丨安徽师大“湖聚青力,筑梦振兴”实践团队以青春力行绘就乡村振兴蓝图

为深入研究乡村振兴实践路径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,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湖聚青力,筑梦振兴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庆市太湖县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。该团队以田野调研为基、红色宣讲为翼、文化传承为脉,用脚步丈量乡野大地,以青春担当赋能乡村振兴,在皖西南的沃土上开展立体化实践,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长卷。

 

田野躬行、调研求真:阡陌深处淬炼实践真知

团队六年持续深耕,足迹遍布太湖县各个乡镇村落,始终以助推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。今年暑期,团队再次深入汤泉乡、刘畈乡和牛镇镇等地开展入户调研。队员们不畏酷暑与山路崎岖,秉持“不漏一户、不差一项”的信念,逐户走访调研和访谈。

为把握基层民情,团队不仅延续往年传统,采用追踪回访与新增入户结合的方式,还制定了创新性调研方案,拓宽受访群体及地域范围,并通过线上与线下问卷相结合的形式推进,使调研数据既见广度又含温度。队员们分成九组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,与村民深度访谈,既聚焦共性议题,也倾听个体心声。

 

在广泛覆盖各类村民群体的同时,团队还关注返乡创业者、新型农业从业者等“新农人”群体的发展诉求,追踪其成长轨迹,力求更立体地认知乡村发展现状与未来动力。

 

红色铸魂信仰弘理:基层宣讲点燃思想星火

在开展实践调研的同时,为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根基层、惠及乡村,实践团队先后在汤泉乡政府、刘畈乡政府举办主题宣讲活动。活动受到当地高度重视,汤泉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杜丽芳等多位领导干部莅临调研宣讲会,刘畈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李雯亲自指导。团队宣讲紧扣全会精神核心,精心打磨“理论+故事”宣讲模式。 在刘畈乡,队员王大伟、熊芷杰以一曲《我的祖国》唱热全场气氛。 宣讲中,队员陈沁茹巧妙运用“手机办事3天领证”等鲜活案例,将基层治理创新与民生权益保障讲得通俗易懂;队员程清则深挖当地红色资源,深情讲述革命先辈“红薯作粮、胸怀山河”的奋斗过往,将赓续红色血脉与乡村振兴使命紧密结合。通过系列红色宣讲活动,团队成员不仅深化了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,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讲好中国故事、传递党的声音的能力,进一步坚定了服务基层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信念。

 

文脉深植研途拓新:薪火传承熔铸振兴动能

团队的实践脚步始终与乡村的“根”与“魂”同频。循着往昔足迹,团队重访汤泉乡书法大家殷阮东先生,聆听其以“改造世界、实事求是”墨宝箴言解析实践智慧,体悟“终身学习、知行合一”的修身之道,在墨韵哲思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认知。与此同时,团队再赴刘家畈刘邓大军会议旧址,于建军节重温入党誓词,感悟“坚贞忠诚、永跟党走”的精神伟力,在红色基因中淬炼服务基层的信念根基。

 

更具创新的是,团队锐意拓展方法维度。首次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姜斌老师开设“田野实验室”,通过灯诱捕捉、标本研析揭示昆虫多样性与生态平衡规律,让乡野不仅成为实践的课堂,更成为青春成长与乡村科普的双向阵地。

 

从墨香书斋到烽火旧址,再至盎然田野,这段跨越时空的实践旅程,让团队在躬身深耕中厚植为民情怀,于跨界探索中淬炼创新锐气。传统智慧的滋养、革命精神的洗礼、科学实证的启迪,熔铸成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坚实能力与使命自觉——以田野为课堂,化认知为动能,这支青春队伍正将调研足迹转化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星火,照亮太湖沃土的共富征程。

 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619-0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Baidu
map